《中国的比萨斜塔》

发布时间:2018-04-21 点击次数:1101 新闻来源:【本站】

 

*       《中国的比萨斜塔》

——第六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暨汶川地震十周年高峰论坛报告摘要

直波碉楼,不去研究他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说是中国的比萨斜塔一点也不为过,甚至不在比萨斜塔之下,有过之而不及。叫她是东方比萨也好,叫她东方神塔也好,还是叫她不倒之神,无论说啥都不为过,有过之而不及。

这座碉楼具有珍贵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是中国古建筑遗产的大宗,对现代减震技术也有非常深远的借鉴,它会让你思考,让你感受内涵的博大精深,让你去亲近他,了解他,爱护她。

这座用不规则石块和粘土堆积起来的建筑物居然屹立近五百年,经历了太多的大地震,最让人惊奇的是碉楼的整体倾斜,经过测量为2.4米,震而不塌,斜而不倒,这种状态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

更有意味的是,那些仿古碉楼建筑在512地震大都经不起考验,如桃坪羌塞刚落成却倒蹋一片,溃不成军,而其中最高的仿古碉楼都不到直波碉楼的一半!古碉楼与仿古碉楼为什么会有这样鲜明的对比?假古董为什么这么不经用?古代藏羌工匠到底用的什么高招妙法呢?

那就是以柔克刚!

我们讲现代减震控制技术时,不得不谈到中国传统抗震建筑。与四大发明一样,源于中国古代。我们知道,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农者知耕,匠者知木”。古代工匠们在长期与地震的搏斗中不断总结、积累丰富而又精湛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防震体系,其内涵博大精深,许多现有的建筑龄逾千年,震而不倒,斜而不塌。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防震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具有珍贵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你们看,应县木塔已有960多年历史,赵州桥已历经1400多年风雨,都江堰更是有2200多年的高寿,至今仍未见老态,如今修个路、架个桥、建个房咋就这么不经用哩?古人没有钢筋水泥,没有起重机,没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也没有没有“鲁班奖”、“梁思成建筑奖”,其技术、材料都无法与今天相比,为什么能将建筑物造得那么牢固?其简洁有效的“以柔克刚”机理,为我们现代减震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及其宝贵的合理借鉴。古代工匠发明了榫卯、斗拱、梯形结构等是当时人们发现的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建筑结构方式。而今天的人凭借着强大的科学技术,虽然创出了更多的建筑奇观,但这些高科技却让人们误忘自然界那些恒定的规律。

直波碉楼,一座东倒西歪的建筑必定会使整个马尔康扬名立万全世界!

我深信不疑!

          (2018.4.21)